×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京:多措并举 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北京作为一座特大型城市,水资源自然禀赋天然不足,加之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承载压力较大,水资源供需长期处于一个“紧平衡”状态。为保障生活、生产用水需要,北京市水务系统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造福首都市民。

资料图??(图片来源:)陈燕华摄 千龙网发

节:实行百项节水标准规范提升工程助力节水先行

如何将节水工作纳入更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唯有在标准和规范上多做文章。近年来,北京市始终坚持以标准助力节水先行,让节水标准成为节水政策的关键支撑、节水管理的主要抓手和节水技术的重要载体。

2020年,北京出台了《北京市百项节水标准规范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0-2023年)》,正式启动百项节水规范提升工程,科学合理地研究制定了北京市节水标准系统及其结构体系,未来将形成覆盖全市生活服务业、工业、建筑业、农业等各领域和各用水环节的节水地方标准体系。“此次百项节水标准规范提升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指导各行业及各类用水单位开展节水管理,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北京市节约用水办公室负责人介绍道。

根据《方案》,北京市将在原有40余项节水标准的基础上,制修订节水标准89项,其中包含基础、定额、规划建设、评价及优化等多方面、多方位的节水技术标准规范。2020年已发布包含《节水评价规范 第1部分:通则》《用水单位水计量与统计管理规范》《用水定额 第30部分:洗车》等在内的20项节水地方标准,将更加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客观性地指导北京市各行业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节水潜力分析,带动科技节水。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已经发布的这20项节水标准规范来加强宣贯,采用现场讲课以及线上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为北京市百项节水规范提升工程的持续推进把好关、带好头、铺好路。”北京市节约用水办公室负责人说。

调:探索“五水联调”机制 科学统筹配置水资源

2014年12月南水北上进京,与地表水、地下水、雨洪水和再生水共同组成“五水润京城”的供水格局。为保障首都水资源安全,北京市水务局积极探索“五水联调”机制,科学合理地统筹配置水资源。

由北京市水务局自主研发的北京市水资源统一调度平台,能实时动态展示南水北调水、地表水、地下水等水资源情况。“就好似一张大网,勾联五种水源。”相关负责人表示。

用水有顺序,“五水”有先后。供水运行系统不仅实时监控着水库、水厂、泵站、调节池的流量数据,还会同时分类统计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的使用量。“五水”不仅有先后,占比也各不相同。截至目前,南水占北京城区自来水供水总量的七成,供水范围基本覆盖中心城区以及大兴、门头沟、昌平、通州等部分区域,直接受益人口已超过1300万人。

同时,北京市水务部门还充分利用再生水、合理调度官厅水库水源、适度利用“南水”来保障中心城区河湖生态环境用水,累计向城市河湖、永定河五湖、昆明湖和“内城六海”等重点区域补充清水,助力城市河湖重点国考断面水质持续达标;通过官厅山峡向永定河平原段、山峡段补水,推进了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初步形成了134公里“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促进了生态恢复;通过白河堡水库向妫水河补水,有效改善了世园会、冬奥会周边的水环境;顺利完成了重大节日、重要活动、换季、汛期等水资源安全调度和水环境保障。

补: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快涵养和回补进程

南水进京以前,为保障首都供水安全,北京市不得不年均超采地下水近5亿立方米。江水进京后,为首都水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缺水少水仍是全市需要长期面对的基本市情水情。

2019年,《北京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控、调、换、节、疏、管”6方面共17项举措。一年多来,在各区、各部门和全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通过严格实施人口规模和建设规模“双控”,加快非首都功能疏解,有效促进减量发展;通过全面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地下水水源置换,不断推动减少地下水开采;通过加大力度实施流域补水、区域补水、分段补水、协同调水,进一步加快地下水涵养和回补进程;通过统筹运用行政、科技、经济等手段,加强地下水管控,不断提升地下水监管水平,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2021年2月底,全市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21.67米,与2019年同期相比回升1.18米,地下水储量增加6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首都高质量发展和城市运行。

上一篇:水资源如何高效安全利用?这所小学将课堂搬进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