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留” 器具“节”:贵州水职院打造立体循
打开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贵州水利职业学院”)的井盖。管道错开分布在不同的方向。 “管道的方向和深度不同。”贵州水利职业学院副院长闫一茂介绍,根据不同的水质采集、定性处理、分类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
校园一角。贵州水职业学院是贵州水职业学院节水工作的缩影。高校人员密集、用水量大,面临节水工作实施难、见效短等问题。为突破瓶颈,贵州水利职业学院采取了留水、用水、促水的思路。在校园建设过程中,加大了对小区收集、回收利用、电器节水等工作的投入,加大了校园节庆宣传力度。水成为三维循环生态。
贵州属南方丰富的水域。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1179毫米,水资源总量106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九位。但是,贵州的山地丘陵占全国土地面积的92.5%。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山高坡陡。水资源利用率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节水好不好,要看能保留多少。”闫一茂说,“留住”雨水是贵州水利职业学院首要的节水理念。作为贵州唯一一所以水利水电为特色的高职院校,学院依托水电、工程建设等学科优势。在校园建设过程中,根据校园区域水质分类、处理成本等因素,探索建立了立体的水收集回收系统。
屋顶雨水比较干净。贵州水利职业学院设立了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将屋顶雨水通过管道收集到篮球场下4000立方米的蓄水池,再将屋顶雨水抽到思乡岭进行调节。池塘由山顶植物净化,储存在怀旧岭2000立方米的清澈池塘中,用于校园景观、绿化、清洁等方面的水源。
老师正在给学生讲解花园喷灌系统的工作原理.贵州水利工程学院提供
道路雨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学校在道路和广场的建设中采用了坚实多彩的生态路面。道路雨水通过透水路面渗入地下,渗入地下的雨水储存在地下砂石中。在垃圾填埋场,当水饱和时,沿原天然地高差汇合地下渗入香寿湖,然后通过香寿湖沉降和生态净化。在响寿湖大坝右岸设置泵站,补充响寿岭清水池。 .
“除了雨水收集和处理,学生们还收集和处理洗澡、洗涤和洗衣的水。”闫一茂介绍,这些水经过综合处理设备处理后,被抽到屋顶水箱。用于教学楼和学生宿舍的冲水马桶。
在三维蓄水回用系统下,贵州水职业学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用水的自给自足,大大降低了办学成本。
根据校园用水量大的实际情况,贵州水职学院还在“做好节水准备”。
走在校园绿道上,喷头喷出细水雾。与普通灌溉喷头不同,本套喷头采用喷淋式,可实现流量和面积的调节。在精准给绿植浇水的同时,还可以为校园营造水文化和水景效果,不仅摒弃了传统的漫灌方式实现节水,而且实现了水的价值最大化。在节水方面,供水器具对节水的影响更为直接。对此,贵州水工学院在全校范围内采用了高效节水器具、水龙头、马桶等。截至目前,学校已实现节水器具全覆盖。
设备节约用水,宣传文化也很强大。在今年的“第一课”中,引入校园节水就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这个模型给大一新生曾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堂课就了解了学校的节水文化,传承了学院的节水文化。听了这个理念,我明白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从现在,节约用水从我自己做起。”他说。节水归根结底在于人的观念。贵州水利学院将节水宣传与日常教育培训、学生活动等深度结合,提高师生节水意识,实现从“要我节水”到“主动节水”的转变”。 ”变化。初步统计显示,贵州水工学院学生人均日自来水用水量仅为3.34立方米,仅为其他高校学生人均日用水量的一半左右。
位于地下停车场的再生水处理系统,贵州水利工程院提供
< p>2019年贵州水工学院被评为贵州省首批“省级节水示范学校”,学院党委书记杨志宏表示,以此为契机,学院深化创建打造校园节水品牌,将学院节水工程建设成为各单位节水节水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在贵州,建立校园用水精细化管控体系,进一步加强用水监测,发挥高职院校专业优势,为生态文明建设和贵州节水社会贡献力量。建设节水型高校是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贵州省水利厅节水处处长马荣宇表示,贵州省水利厅将多措并举推进高校水安全、节水和节水教育工作,开展水资源调查诊断工作。在全省75所高校大力培育节约用水。服务机构参与高校节水合同试点推广。今年,贵州启动了三项高等学校试点,预计年底前完成10%以上的节水高校建设。
上一篇:从毛驴驮水到手机买水“互联网 农村供水”的宁
下一篇:没有了